
遙想當年出社會拿到第一份年終後,一直想上個全幅體驗一下,但低頭看看手上也才拿到悲劇的幾張鈔票,連顆旅遊鏡都買不起,於是就怒買了台Pana的37吋電視洩憤洩憤,但幾個禮拜後還是忍不住跑去小賣店分期帶了D700+24-120回來。
因為褲子都脫光了再加上沉浸在與新歡纏綿的甜蜜期,所以定焦的部分還是沿用之前的35 f/1.8G,雖然DX鏡在距離較遠時的使用上會有邊角失光,但近攝時並不明顯,所以並沒有甚麼想換的打算,再說35 1.8G的也算很不賴。
但24-120 & 16-35用了一年後又開始懷念起定焦的輕巧與高畫質,於是又開始物色新的全幅35mm鏡。
【NIKKOR DX 35mm f/1.8G 在FF上的使用狀況】
【NIKKOR DX 35mm f/1.8G 定焦鏡小開箱】
當時的選擇就是老大哥N35 f/1.4 & N35 f/2及外星Sigma剛推出的35mm f/1.4 DG HSM,老大哥那讓人臉上三條線的售價就甭提了,Sigma那顆驚人的MTF+誘人的質感+佛心的售價實在讓我天人交戰,考慮了快半個月還是無法在輕巧與畫質+大光圈中做出抉擇。
直到某天在房間打掃時見到那些在櫃子裡哭泣的隨身包後,我就突然頓悟了,這一年來出門就是郵差包 & 後背包,曾幾何時....這台相機讓我無情的捨棄了多年的好夥伴們,想著想著就不禁慚愧的老淚縱橫,然後隔幾天就去把這位夥伴帶回家了。
相處到現在約快一年,可以大概比較一下跟前一顆35 f/1.8的差別
畫質 : 1.8這顆的畫質較優,2.0這顆光圈全開會比1.8來的軟不少,尤其是邊緣
對焦 : 2.0這顆速度較快
變形 : 2.0的變形控制較好,1.8的筒狀比較嚴重
色散 : 2.0這顆勝不少,1.8的紫邊較明顯
散景 : 1.8的二線性較輕微,不過我是覺得最被詬病這點實際拍起來沒甚麼特別感覺
星芒 : 2.0整個就無敵
質感 : 2.0的鏡身較無1.8的塑料感重
價位 : 1.8的價位較便宜,且還附贈絨布袋 + 鏡頭蓋
銳利度 : 1.8的銳利度較利,但這要視主題決定是否為優點
製造地 : 2.0 MIJ & 1.8 MIC
對焦距離 : 2.0的25cm比1.8的30還要近,放大倍率要較高,拍小物與美食好用不少
全幅支援 : 2.0支援,1.8會有暗角 (近攝較輕微)
整體來說35 f/2.0 的表現非常對得起它的價位,而且輕巧無負擔的體積再加上無可取代的星芒真的是讓我愛不釋手。
BTW...現在N35 f/1.8也出了支FF的ED版,畫質與色散強化,對焦距離也到25cm放大倍率也變大,不過定價599USD有點可惜就是了,希望國祥也可以跟Sigma一樣來個佛心價。
以下就分享一些實拍圖給大家參考一下 :
『食物方面』
25cm的對焦距離配上1:4.2的放大倍率實在是拍食物的利器,
不過要注意貼近時的蒸氣跟湯汁就是了,有時一不小心就滿臉是霧。
『人像方面』
光圈全開時雖然畫質有點軟,但拍人像 (含貓跟鋼鐵人?) 時,這種稍微鬆軟的畫質其實還蠻討喜的。
『小物方面』
最近對焦距離短的缺點就是要放大倍率高時得貼近,與拍食物時相同,拍攝時就要留意一下光線的方向,不然蠻容易會有陰影打在物品身上。
『風景方面』
我較少35mm拍大景的照片,畢竟還是比較喜歡超廣端帶來的魄力,不過輕巧機動性高的特點讓它很方便隨拍,而且也比較不容易引人側目。
『夜景方面』
最後當然要來分享個夜景,畢竟這顆的星芒真是太誘人了,縮到F8時就能捕到大顆的海膽,雖然視角不是挺廣的,但要去夜拍時絕對還是會把它放進包包裡。
『人像方面』
光圈全開時雖然畫質有點軟,但拍人像 (含貓跟鋼鐵人?) 時,這種稍微鬆軟的畫質其實還蠻討喜的。
『小物方面』
最近對焦距離短的缺點就是要放大倍率高時得貼近,與拍食物時相同,拍攝時就要留意一下光線的方向,不然蠻容易會有陰影打在物品身上。
『風景方面』
我較少35mm拍大景的照片,畢竟還是比較喜歡超廣端帶來的魄力,不過輕巧機動性高的特點讓它很方便隨拍,而且也比較不容易引人側目。
『夜景方面』
最後當然要來分享個夜景,畢竟這顆的星芒真是太誘人了,縮到F8時就能捕到大顆的海膽,雖然視角不是挺廣的,但要去夜拍時絕對還是會把它放進包包裡。
0 Comments
Leave me a Message : )